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行业新闻

江南体育医疗产业

  江南体育医疗产业是今年国际投资人投资最多的产业之一,这背后存在怎样的逻辑?虽然同是十亿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但印度的医疗产业水准远超中国。政府的支持、人均收入和医疗支出的不断增长、医疗保险的不断完善都保证了该产业未来很多年的快速增长。此外,印度已经发展出了一个现象级市场——旅游医疗,值得大家好好聊聊。28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近年来印度医疗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16.5%,行业年产值从2008年的450亿美元跃升至2015年的1000亿美元,并有望于2020年达到280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数据)。人均收入增加、获得高质量医疗设施服务的更加便利以及国民健康知识普及率的提高,这些都是促进印医疗卫生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印度二、三线城市对高质量和专业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增长较快,印度政府已经出台了五年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去二、三线城市设立医院。目前,印度医疗服务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对公立和私人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同时,医疗保险也获得发展动力,2006年至2010年医疗保险费以年复合增长率39%的速度扩张。从2010-2015财年,印度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呈现出每年5%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15年印度人均医疗支出总额已经达到68.6美元。医疗投资火热,互联网+医疗成新宠儿由于需求增长、成本优势以及政策支持,印度医疗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投资人争抢的新阵地。2000年至2013年间,印度制药业累计吸引国际投资达103亿美元。此外,还有外资投资医院和诊断中心16亿美元、投资医疗器械制造领域6亿美元。到了2015年,印度医疗产业共完成57个投资交易,涉及金额达2.77亿美元,互联网+领域是投资热点。从2014年至今,印度医疗产业投融资交易呈现出显著上升态势,在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上增涨的幅度都很大。有市场分析师表示,与亚洲和西方国家相比,印度医疗卫生业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低成本。如外科手术成本仅为西欧和美国的十分之一。另一个优势是印度公司申请新药批准的成功率较高。投资人不论投资医院还是药企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吸引投资最多的包括以下企业:PractoPracto提供了一款在线搜索工具,供患者找到医疗保健专家,比如牙医和专科医生。该公司运营着一家网站,并提供移动应用,能够通过位置、咨询费以及其它指标来过滤搜索。Practo还为医生提供医疗管理工具PractoRay,允许诊所对日程安排、医药库存、医药账单和其它服务进行数字化管理。据Shashank ND提供的数据,Practo现在每月的增长量是20%到30%之间,印度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0%。2015年2月和8月,Practo分别获得了红杉领投的3000万美元B轮融资和腾讯领投的9000万C轮融资。PorteaPortea提供全科级别的护理服务,包括院后护理,日常检查、产后护理、姑息治疗、慢病管理、家庭肿瘤护理,老年人护理是其核心业务。在印度Portea服务覆盖的区域,人们可以用app方便地呼叫服务,可以叫医生、护士、或者理疗师,以及其他专业护理服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同时Portea还提供医疗设备的租赁服务。据悉,Portea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居家护理公司,在24个城市提供服务。公司目前有超过5万名客户,每月提供6万次以上的上门护理服务,员工数量达3000人。Portea 称,该公司今年员工数量将会扩展到8000人。该公司分别约2013年11月和2015年9月获得了来自Accel领投的的A轮900万和B轮3750万美元的投资。MedGenomeMedGenome专注于基因研究与诊断,通过解码人类个体基因内含的基因信息为制药企业加速药物探索的研究。MedGenome自称是印度目前唯一提供HiseQ4000 NGS(下一代基因测序仪器)的实验室,而且是印度第一个建立无创产前检测染色体疾病的设施。2014年6月,该公司获得了来自Papillon Capital的400万美元A轮融资。2015年7月,该公司获得了来自Sequoia Capital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LybrateLybrate是一家连接患者和医生的网络移动平台。它有三个板块,咨询问题,预约医生,健康小贴士。患者可以利用这些免费服务找到当地的值得信赖的医生,获得靠谱的医疗建议。在注册之前,医生需要提供医疗执照和证书以备核查。如果用户希望得到医生一对一服务,可以支付一定费用,给医生发短信照片或是语音。匿名是这个网站的一大特色,人们可以自由的在上面进行交互,医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忙,使用这个简单易用的平台来管理诊所的预约、病历和结算。2015年7月,该公司获得了来自老虎资本领投的1020万美元投资。1mg1MG是印度一家数字医疗平台,其前身为Healthkart Plus,2015年正式更名为1MG。用户可在平台上进行咨询,该公司会为用户提供最优的购买建议或解答疑问。内容涵盖健康常识、药品比价等。用户还可以在平台上选购便宜的仿制药,1mg目前在印度多个大城市提供送货服务,他们为穷人提供了更廉价药品的获得渠道。截至目前,平台下载量已超600万次,年度访问量逾8000万次,其电子诊断服务已覆盖印度23个城市。除了上述几家公司,受资本青睐的还有:为连锁诊所提供基于云端的医疗数据系统的Attune Technologies 在线提供顺势疗法的远程诊疗平台WelcomeCure 开发与生产血管支架系统与血管造影导管的初创公司Relisys等企业。资本方投资上述企业主要有两方面逻辑:这些企业解决了目前印度医疗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廉价药品、医疗护理、看病挂号等。重视高新科技,比如基因科技、云计算、远程医疗等领域。这类公司代表了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强大的市场潜力。旅游医疗成印度新名片,蕴藏巨大商机近年来,旅游医疗概念兴起,人们开始借着到国外旅游的机会看病修养。而印度就是全球最受欢迎旅游医疗市场,为什么?印度的私立医院技术水平世界一流,印度各大医院的医生大部分从欧美国家的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归国工作。这批精英人才将印医传统和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使得印度的医疗技术水平不仅不落后于西方国家,有些指标甚至还遥遥领先。正如刚刚提到的那样,低成本是印度最大的竞争优势。印度的医院以最节省的方式开发了有效且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法,有些手术的费用仅为西方国家的1/10。而且服务体贴,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千里迢迢赶到印度看病,这在印度形成了知名的“医疗旅游(Health Tourism)”现象。据均富咨询一项调查估算,印度每年从外国病患收益的净利润达到30亿美元,而2015年的年均增长将达到20%。该调查还称,至2020年,印度靠医疗旅游获得的收入将达到80亿美元。目前,印度已经接待了约23万名到印度医疗旅游的游客。病人们蜂拥来到印度,从牙科到整容手术等非必要性的治疗,到肝脏疾病治疗等救命的手术。去医院只为做一个体检的游客也不在少数。目前,已有中国企业从事中印之间的医疗旅行服务,这后面代表着巨大的商机。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最初由奥巴马2015年正式提出,旨在呼吁美国要增加医学研究经费,推动疾病个体化基因组学研究,依据个人基因信息为癌症及其他疾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医疗方案,最终目的降低全社会医疗费用支出。在过去的五年里,精准医学在中国得到了逐渐稳步发展,对于大众而言也越来越不陌生。2020年5月19日,陈万涛教授领衔的研究项目“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样本和生物信息库的建立和应用”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在大力推进我国精准医疗进程中,上海市政府对陈万涛团队为推动口腔癌诊治新技术发展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在今年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上,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陈万涛作了题为《基于组织样本和生物信息库口腔鳞癌分子分类转化研究》的大会特邀报告,反响热烈。陈万涛教授作大会报告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的成立初衷是什么?精准医疗于国民而言具有哪些重要意义?相关的产业发展需要哪些突破?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陈万涛。陈万涛接受仪器信息网专访精准医学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期的内涵有所变化陈万涛表示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精准医学的概念各不相同。美国最初提出精准医学概念时,主要基于基因测序技术,通过寻找引起疾病发生的基因靶点进行靶向治疗;同时,也可预测药物的治疗反应,通过对基因的检测来预测机体对于药物的耐药性和毒副反应等,进而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反应,这是早期也是狭义上的精准医疗。中国提出精准医学概念的时间不算很晚,最初也称为个体化治疗。国内最初的精准医疗主要根据患者个体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分类,来匹配对应的个性化用药或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影像学指导的治疗、腔镜微创治疗和靶向介入治疗等也被归为精准医疗范畴。而现在国内精准医疗涵盖了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等,对复杂疾病实施靶向特异性的预防、治疗及预测和监控,其范畴也随之扩大。“千人千面”的精准医疗初期落地困难,但正在不断发展据陈万涛介绍,精准医学最早提出时,在国内初期落地较难,社会对精准医疗也存在一些抵触和质疑的态度。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精准医学刚开始只是一个概念,对应的落地治疗技术方法、药物较少,并不能使多数患者受益。大部分临床实践还是倾向于传统治疗方法,比如对于检测出功能基因突变的患者而言,并没有相应的上市药物来精准下药。其次,新药研发周期长,尤其创新药物研发甚至需要十几年。此外,精准医学针对的是个体,而研究个体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机理的成本代价很高。就算研制出相应的药物,但凡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靶基因突变等就会产生耐药性,那么治疗的代价就会更高。所以这也是精准医学最初备受人们质疑的原因。此外,就当今来看,精准医疗高昂的费用并非每个人都能承受。精准医疗并不适合每一种疾病,但是每一种疗效差的疾病都可以使用精准医疗的手段来提高。在国内,精准医疗更加适合于慢性、复杂性重大疾病。有一种观点认为精准医疗适用于富人阶级,会加剧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其实大部分新兴医疗技术的初期应用门槛高、技术成本都会很高,相应的初期受益群体则较小。比如就目前而言,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治疗手段并非所有人都有条件使用,但其整体治疗技术进步方向毋庸置疑。随着时间推移,治疗技术成熟和普遍化后,患者受益者逐渐增多,治疗成本自然就会逐步降低,这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口腔恶性肿瘤具有特殊性,迫切需要高效的非创伤性治疗陈万涛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无论是临床资源还是人才梯队方面,在国内外口腔颌面头颈肿瘤领域均位居前列。该学科目前拥有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口腔学科前任带头人邱蔚六院士与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志愿院士。陈万涛主要关注于口腔方面的重大疾病——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也称“口腔癌”)。据他介绍,尽管目前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技术趋于完美、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提高,但总体看,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60%左右。口腔癌之特殊性在于颌面部器官结构十分复杂涉及的功能非常重要,包括呼吸、语言、咀嚼进食、视觉、嗅觉以及听觉等诸多方面。显而易见,手术治疗的最大弊端在于切除相应组织器官后,对于颌面部功能和外形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非创伤性治疗是口腔癌未来最理想的治疗方式。这就需要引进精准医疗,需要找到口腔癌靶向、特异性的药物以及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精准医疗的发展是通过寻找每种疾病(如恶性肿瘤)的特异性功能基因等靶标分子,针对性对症下药,从而大幅度提高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效果。大力推动精准医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以下简称“精准医疗分会”)于2019年1月成立,是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的二级分支机构,下设肿瘤靶向药物、肿瘤诊断、肿瘤靶向治疗、医学智能装备、医学遗传和口腔疾病诊疗等6个专业学组。谈及成立初衷,陈万涛表示,精准医疗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公众对其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急需一个组织机构对精准医疗的相关理论概念、成果转化、技术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调研和规范,这样的组织机构也将有利于精准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江南体育。第三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的主题为“精准医疗——发现、发明、发展”,这也是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办会主旨的体现。分会的宗旨主要是推进精准医疗领域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产品推广和市场规范化。精准医疗分会是该领域首家专注精准医疗产业基础创新、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的全国性专业技术平台和学术性专家组织。分会的工作目标是打造全国精准医疗专业技术平台,重点打通精准医疗领域上下游产业,打造完整的精准医疗相关领域的医药产业投资价值链和产业化生态,优化和规范精准医学相关产业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陈万涛也指出,作为医疗器械、制药的相关企业,必须要不断技术创新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但如果没有社会关注和资本投入也就没有了创新条件。多个专业平台共同推进精准医疗陈万涛表示,并非所有的慢性重大疾病都会纳入未来5年的重要攻关计划。鉴于精准医疗分会成立的目的和宗旨,未来计划将会聚焦重大疾病——恶性肿瘤的精准医疗,目标是将相关产业向前推进一步。据悉,目前精准医疗分会会员单位和专家智库支持的长三角肿瘤分子诊断平台、珠海先进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的智能医疗设备研发平台已经筹建和试运行。此外,规划建设的恶性肿瘤细胞治疗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口腔诊疗技术平台都在有序进行中。至此,多个专业平台将全方位共同推进精准医疗的相关产业发展。未来5年,精准医疗分会的具体任务是:形成一支致力于精准医疗研究,以科学家、临床医生、工程师、企业家等为主要成员的专家团队,支撑精准医疗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规范和提高相关疾病临床精准诊治水平;布局建立多个精准医疗技术创新和转化研究基地;指导建立多个精准诊治临床技术应用平台,在疾病的精准预防、预测和诊治领域,实现研究成果的无障碍产业化;指导或参与建设多个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和智能化的临床生物样本和信息数据库,为精准医疗研究和智能技术、设备开发提供资源保障;成立全国性恶性肿瘤、遗传疾病、口腔疾病等慢性重要疾病的组织样本和生物信息数据资源库联盟;开展精准医疗相关的其他业务,如咨询服务、新成果和技术推广、产品和技术展销;通过创办的分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协同医疗健康各界促进精准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精准医疗发展与科学仪器和精尖技术密不可分,亟需进一步技术突破精准医疗的落地必然离不开仪器和技术平台。首先,组织样本库的建设需要组织冷冻、低温冰箱和常温冰箱等设备。而对于精准医疗很重要的分子诊断、靶向治疗而言,基因测序平台、PCR、质谱、组学研究等分子水平相关的科学仪器设备更是必不可少。此外,细胞水平、组织水平等一系列科学仪器设备都与精准医疗密不可分。陈万涛补充说:“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医疗装备智能化发展迅速。目前,精准医疗分会成员单位正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发针对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蛋白染色)图像自动识别的软件与硬件,以便最终实现蛋白标志物智能化扫描和判读。”陈万涛认为,未来精准医疗的发展还要关注对重大慢性疾病、罕见病的分子发病机制的解析,不仅要求从分子层面,还需要从细胞学水平和形态学等层面进行多维度解析和研究。相应的就需要相关的技术、分析方法、仪器、设备,这包括一些理论知识的突破,全方位对诊断治疗以及疾病预测等提供最有价值的帮助。从模仿到引领,精准医疗惠及民生指日可待据悉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对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转化应用的支持力度很大,仅在精准医疗领域就投入了600亿元。国家的投入在精准医疗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技术和方法的发现、转化和应用都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在操作层面可以实现一定的突破与创新。一方面,在市场层面使得研究人员创新成果能够顺利得以转化落地,并且研究人员能够从中受益。比如,会议介绍的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转化发明收入的80%都会给到发明创造人,极大程度调动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会使得相关领域持续不断良性发展下去。另一方面,国内医疗健康产业精密高端仪器、设备和创新药物,已经从早期的模仿阶段,逐步转变为走在世界前列的阶段。因此,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不仅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更要有源源不断地、充足的资本投入。据陈万涛表示,精准医疗分会在第三届精准医疗大会板块中,特设科学家和企业间面对面、青年创新成果展示等环节,为的就是促进产、学、研、医、用的良性转化和发展。后记:在采访中陈万涛谈到,国内相关企业在医学方面的创新成果表现不俗,但就总体而言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精准医疗的产业发展不仅需要精准医疗分会努力,更需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真正做到创新成果早日惠及民生。附:陈万涛个人简介医学博士、二级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现任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免疫学教研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GCP机构副主任、口腔颌面外科学系和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行政副主任、上海市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样本和生物信息数据库技术服务平台主任和上海市口腔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等职务。美国得克萨斯大学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头颈/胸肿瘤科客座教授。先后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领军人才(国家队、地方队)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人才计划。现兼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先后兼任第一、第二届中华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第二届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遗传学遗传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攻领域是恶性肿瘤遗传和表观遗传学分子发病机制、基于分子分类的精准医疗、抗癌药物研发和靶向治疗。是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肿瘤精准医学)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课题)13项、市部级重点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15项;主编专著和教材4部,其中,英文教材1部;在国际知名杂志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90多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上海市银蛇奖、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新人奖”和创新标兵、上海市总工会职工科技创新标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p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此次意见进一步明确,将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智慧医疗、远程医疗以及医疗信息化等细分产业将受到国家重点扶持。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副司长张锋认为,《意见》有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格局,提升全体人民健康医疗服务可及性。对此,有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认为,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智慧健康将再次站上风口,围绕着医疗大数据的上下游众多业务范畴,包括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健康医疗”等相关的商业模式都将得到有力推动。与此同时,智慧医疗作为集合互联网+、大数据、远程医疗、以及健康中国发展的相关理念受到各方的持续关注,作为破解我国未来医疗深度改革的重要突破手段,智慧医疗相关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我国庞大的人口基础和市场需求缺口现状,使得智慧医疗市场潜力巨大。而物联网、大数据及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智慧医疗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pp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和健康中国的概念,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健康管理、自诊、自我用药、导诊、候诊、诊断、治疗、院内康复、院外康复(慢性病管理)等9个相关环节融合互联网进行深刻变革。2015年8月,《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普及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应用。2015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就分级诊疗提出明确的标准与目标。卫计委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pp为积极落实《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 -2020年)》,配合实施“大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动我国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快速有序发展,深度解读未来我国医改政策推动下的智慧医疗发展实施路径。搭建高质量的政、产、学、研、资、用为一体的交流合作平台 由业内数十位知名院士、重量级专家领衔,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主办的“2016创新医疗与大健康发展高峰论坛”将于2016年10月10-12日在上海举办。同期还将举办“2016中国(上海)创新医疗与大健康产业采购对接博览会”。 据了解,此次峰会将汇聚来自卫计委、工信部、及各地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及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数字医疗器械、投融资机构以及相关信息化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医生、行业精英近千人与会,将全力打造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最具权威性和与专业性的交流互动及合作平台。/pp咨询参展(会)事宜,请致电组委会秘书处/pp/ppbr//p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Medtec中国展着眼有源医疗装备开辟新展区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也是医疗装备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规划江南体育。《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医疗装备产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8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 未来要加快智能医疗装备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嵌入医疗装备,提升CT、MR等传统医疗装备的诊疗水平,推动医疗装备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发展。重点发展包括有源植介入器械、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诊断检验装备、保健康复装备、妇幼健康装备等在内的7大器械领域。攻克核心零部件及技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创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突破是关键,Medtec中国展17年深耕于医疗器械行业,对医疗装备产品上下游关键环节和供应链关系有深刻的认知和洞察,致力于服务医疗装备生产制造上下游企业,整合资源减小产业链供应链压力和风险,为中国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产品研发、生产、注册所需的设计及软件服务、原材料、精密部件、自动化制造设备、超精加工技术、合同制造、测试和认证、政策法规和市场咨询服务。展会将于今年2022年8月31日-9月2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新增有源医疗装备核心部件区和研发&制造专区等。Medtec中国展现场参观观众络绎不绝新展区新技术新商机,助推智能医疗装备更快发展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如火如荼进行,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17年来Medtec中国展也一直秉承更大更多更强更专精的办展理念,不断开辟紧跟国家政策指向和市场行业需求的展区展品。近年来有源医疗装备频频受到关注,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家对自主研发高端有源医疗设备并掌握其核心技术与部件提出了要求。Medtec中国展自2016年起布局医疗电子,从最初的电子部件、电机&传动控制展区到2021年首开的高端医疗设备设计与制造专区,一大批高质量展商加盟Medtec,经过多年的积淀,2022年有源医疗装备核心部件展区应运而生,展区将覆盖光学组件,内窥镜部件,激光器,成像解决方案 ,芯片传感,集成电路,连接器线束,电源电机,软件配套等展品和相关企业,目前已经有包括深圳市欧卓斯医疗有限公司、思脉得(嘉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日臻尚勤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江阴市辉龙电热电器有限公司和深圳毕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参展,将携内窥镜模组和手柄线、多功能内窥镜测试平台、内窥镜摄像系统线缆连接器、内镜摄像线、医用等离子电极线缆连接器、骨科动力传输线缆、硅橡胶加热器、厚膜加热器、PI薄膜加热器、脑电事件相关电位、脑电生物反馈仪器等产品到场展示。有源医疗装备核心部件展区还覆盖了体外诊断 IVD,医学康复、居家医疗和医疗美容解决方案,手术机器人设计与制造等行业热点领域和市场赛道,深圳市合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固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郑州智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将在Medtec展示新冠核酸采样保存管、移液器吸头、反应杯、试剂条/盒、医疗器械结构件、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生物磁珠等。北京卓杰亿品科技有限公司、丰朴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准源激光技术河北有限公司和广东松博纳米合金管材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确认参展该展区,他们的展品包括:七轴医疗机械臂、血管造影仪、手术机器人系统、多种康复理疗机外壳、医疗设备研发及样机、激光加工代工服务和美容针头等。点击查看Medtec中国展展品品类报名参展Medtec中国展现场观众观看现场电子类展品医疗创新研发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工业制造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敏捷性则是发展的关键点,Medtec十年如一日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今年整合独家行业资源,聚焦于研发和制造,打造包括“超精密激光加工、机床及增材制造”和“研发设计及软件服务”在内的研发&制造专区。通快、相干、GF(乔治费歇尔精密机床)都是全球领先的激光制造解决方案/加工方案供应商,也是Medtec中国展多年的参展企业。2022年这些企业将再度参展,展示他们的最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UDI 抗腐蚀打标、焊接工具、成套精密激光切割系统、激光打标系统等。点击了解更多2022参展企业名录新媒体新资源新机遇,Medtec中国展合作近50行业媒体Medtec中国展是Informa Markets旗下的Medtech World全球医疗设计与制造品牌系列展览会在中国的一站,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和国内外媒体资源。Medtec中国展与《中国医学装备杂志》、《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器械杂志》、《医疗装备》、《中国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商情》、《EDN电子激光设计》、《洁净室》、《激光世界》、《质量与认证》、《模具制造》、《模具工业》等医疗行业专业期刊有着长期媒体合作关系,与EEworld电子网、3D打印世界、电子发烧友、21IC中国电子网、电子工程网、医谷、荣格工业等数十家知名行业垂直媒体有着多种形式的市场宣传合作;国外行业媒体包括英国、德国、印度、泰国等多国覆盖全球的资源。2022年Medtec中国展根据新展区规划和未来发展目标,不断开发新的合作媒体伙伴,预计将有近50的媒体合作伙伴将同步宣传Medtec中国展,精准触达全球医疗工程师,为中国乃至全球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产品研发、生产、注册所需的设计及软件服务、原材料、精密部件、自动化制造设备、超精加工技术、合同制造、测试和认证、政策法规和市场咨询服务。Medtec中国展现场展商和观众亲切交流2022Medtec中国展将于8月31-9月2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开幕。截止目前2022 Medtec中国展展位9成已经全部预订,目前1号馆售罄,2号馆展位仅剩有限席位。Medtec中国展汇聚来自全球27个国家的800多个优质品牌供应商,展品涵盖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全产业链,展会预计将接待来自全球近40,000医疗工程师参观展会。目前优质展位所剩无多,点此抢订优质展位。更多详情请访问Medtec中国展官方网站:,或关注官方微信:Medtec 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获取最新展会资讯和行业前沿好文。参展报名、参观及媒体合作,请联络: 李娜 电线 邮箱:carina. Medtec中国展组委会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翻开长春经开区近年来工业经济版图的扩张历程,医疗器械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之星。长春经开区高端制造业产业带逆势中,破浪前行。2020年,长春市医药健康产业实现产值450亿元,约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5%,其中经开区实现100亿元,占经开区规上工业产值的15%,近年来具备了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先决条件。变局中,大展宏图。长春经开区与吉林省药监局在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配套区联手打造吉林省首个专业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未来将积极引入头部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规模效应,为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产业格局贡献力量。“十四五”开局,经开区积极参与《吉林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共同谋划产业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示范园也将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以上,引进企业200户以上,就业人数达到2万人以上。风起潮涌好扬帆。经开区正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围绕重点领域集中发力,向着全力构建医疗器械特色产业集群的宏伟蓝图阔步向前,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将示范园打造成为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大力推进光电产业与医疗器械产业融合发展精耕细作激活创新驱动引擎医疗器械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等多个行业,进入门槛较高,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规划“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医疗器械产业的承载力和支撑力得到全面提升。吉林省拥有良好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尤其是近两年来长春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其中医疗器械方面十分突出。目前,吉林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50家,产值约50亿元,长春市280家,产值33亿元,虽然体量不大,但在国家政策、监管环境、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即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2015年5月,高端医疗器械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9年8月“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落地吉林省,“松绑”研发与生产,2020年11月,国家药监局授权吉林省设立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将大大加快二、三类医疗器械上市步伐。眼下,医疗器械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从发展速度看,医疗器械的未来向好。经开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实体经济基础雄厚,口岸经济粗具规模,成为我省“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阵地。为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服务“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医疗器械产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经开区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作为实体经济的主战场,经开区经济规模占长春市的十分之一,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IT、生物及医药三大主导产业。2019年,生物及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15%。经开生物医药产业目前主要涵盖医药、医疗器械、医药冷链物流、医疗用品、生物健康、医药第三方检测平台等多个领域,门类较为齐全。其中,医药领域以吴太感康药业、人民药业、长庆药业等规上医药企业为代表;医疗器械领域以华大基因测序仪、长光辰英生命科学仪器等重点企业为代表;医药冷链物流领域以华润医药、龙德医药等重点企业为代表;医疗用品领域以鑫辰医疗、恒通医院医疗用品生产基地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生物健康和医药第三方检测平台以英糖生物科技糖蜜加工、泽葳医疗器械生产及生产基地、多维医药等重点企业为代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脚在“质的稳步提升”上。唯有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目前,经开区按照“一园、一会、两平台、三中心”进行总体布局,突出创新驱动,实现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其中,“一园”即吉林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一会”即吉林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两平台”即重点培育医疗器械产业化平台和综保区进出口及展示交易平台,充分汇聚人才、资金、配套服务等产业资源,推动成果转化;“三中心”即院士团队激光医疗成果转化中心、应化所医用高分子材料深加工中心和示范园医疗器械研发检验中心。同时,重点培育2个以上国家级研发中心,形成经开南北呼应、软硬兼具的医疗器械产业引领区和创新资源集聚区。吉林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鸟瞰图多重优势集聚为产业发展搭建温床在长春兴隆综保区,总投资50亿元的吉林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作为吉林省首个专业医疗器械园区,这里将建成全省最具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基地和产品进出口基地。“项目一期建设双创中心和产业孵化器,主要承载研发和中试类项目,已有部分功能投入使用。从6月末起,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产业放大器,主要承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年底实现冷封闭,三期为提升发展预留地。”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示范园已引进第一批10个优质医疗器械项目,还有20余个省内外项目正在接洽中。围网内已落位夏兰生物非洲猪瘟试剂出口加工项目,企业同时计划在网内建设一座P2生物实验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良好平台。吉林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吸引众多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和创新企业入驻,它的底气何在?究根结底,经开区有一定的优势和产业基础。经开区还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化所,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产学研结出累累硕果。依托生物化工产业优势,经开区携手应化所、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量身定制的应用化学产业园已经启动建设,计划年底竣工。不仅如此,为了让企业在经开落户安心、发展顺心,企业围墙外的事情由政府包办,围墙内的事情则是政府帮办。医疗器械是一个多领域、多技术融合的复杂产业,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的交叉融合促发了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经开区倾力打造院士团队,助力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江南体育,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开发出的“固态激光雷达智能芯片系统”入围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计划》,研制出激光美牙仪、激光美颜仪、激光祛痘仪、激光前列腺治疗仪、激光呼吸系统肿瘤切除仪等多项产品,部分产品已实现销售;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团队项目2020年新增合同额3000万元、新增知识产权专利数量10余项,正在谋划创办国家激光通信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洪杰团队成功将稀土元素应用在隔热保温涂料中,在新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助推经开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经开区进出口优势得天独厚,借助长春兴隆综保区作为吉林省首个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打造了一类铁路口岸、整车进口口岸、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和冰鲜水产品“四大口岸”,其中长品进口口岸的获批,为医药企业提供药品通关、保税仓储等相关业务,享受医药品进口环节税费减免政策。开通了“长满欧”中欧班列、至韩国跨境货运包机航线,为企业进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落位综保区的药械类企业还将享受进口物品在免于提交许可证件基础上,研发使用的耗材按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核销,免征税费。综保区内企业进口的医疗器械用于研发、展示的,可不办理相关注册或备案手续。在综保区内使用进口设备不需要缴纳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同时在水、电等费用方面江南体育,也可退税。一切的优惠政策,都在为培育医疗器械产业提供发展的温床。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特有的功能,为企业面向国际市场提供便利条件紧追发展机遇聚力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高地在良好的城市基因上,通过不断地优化示范园区的规划,经开区将打造出智造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并以此为核心逐渐走向医疗器械舞台的中央。在发展方向方面,重点发挥光电信息、生物材料等领域优势,注重生命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等智能技术交叉融合,瞄准高端医疗器械和国产替代需求,重点发展高端医用材料、体外诊断、医美设备和智能康复设备等领域。为了进一步发展,经开区依托兴隆综保区“一带一路”便利条件及“全牌照”的口岸功能,建设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国际采购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四大功能平台,鼓励全省医疗器械企业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展示交易、保税仓储、保税加工、保税研发等业务,建成我省首个医疗器械产业进出口基地。经开区大力建设中国北方光谷医疗器械产业化平台,以中科院长春光机物流研究所总部为核心,发挥国家队人才、技术、支撑要素集中的优势,着力打造“中国北方光谷”,并把光电医疗仪器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重点推进光电子技术与医学诊断治疗技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交叉创新和应用集成,打造以医疗器械为核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经开区建设激光医疗成果转化中心,以“院士长春创业园”为中心,高标准建设激光医疗成果转化中心,重点发展以激光等核心技术为核心的医美和诊疗类设备;面向结合北京301医院、吉林大学医院、华西医科大等国内著名医院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打造我国医美业知名品牌。依托专业机构组建吉林省首家医疗器械第三方检测中心,围绕防疫产品、有源植入医产品,及无源植入产品开展快速检测。规划建设检测事业部、注册认证事业部、产品设计部、模拟分析事业部等功能中心,面向社会提供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研发、模拟分析以及检测、注册认证、专业技术培训等公共技术服务,提升医疗器械行业从研发到注册、从检测到认证的能力,提升全省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风云变幻,行远自迩,方知踏平坎坷成大道。吉林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作为全省首个专业化医疗器械产业示范产业园,未来将立足吉林、放眼全国、展望世界,积极促进全省产业集聚、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回归。毋庸置疑,经开区医疗器械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平均增速达到7%,而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更是高达20%,并呈现出多领域带动和集群发展的特点。”12月27日,在京举行的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公司揭牌暨企业入园签约仪式上,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宣鸿作上述表示。他同时介绍,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将聚集30家以上较为成熟的医疗器械企业,未来有望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为打造中关村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提供有力支撑。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选址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三期中部,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9.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7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6亿元。产业园以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为主,集研发、孵化、生产为一体,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总部、新型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医疗器械企业孵化成长、医疗器械支撑服务等四大产业功能。当天揭牌成立的北京中科兴仪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将承担该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服务。另据12月21日发布的《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2-2015)》显示,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作为落实“引领工程”的首个特色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完善中关村示范区生物和健康产业集群布局,聚集医疗器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高端要素,打造国内乃至国际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平均增速达到7%,而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更是高达20%,并呈现出多领域带动和集群发展的特点。”12月27日,在京举行的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公司揭牌暨企业入园签约仪式上,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宣鸿作上述表示。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宣鸿他同时介绍,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将聚集30家以上较为成熟的医疗器械企业,未来有望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为打造中关村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提供有力支撑。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选址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三期中部,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9.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7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6亿元。产业园以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为主,集研发、孵化、生产为一体,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总部、新型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医疗器械企业孵化成长、医疗器械支撑服务等四大产业功能。当天揭牌成立的北京中科兴仪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将承担该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服务。另据12月21日发布的《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2-2015)》显示,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作为落实“引领工程”的首个特色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完善中关村示范区生物和健康产业集群布局,聚集医疗器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高端要素,打造国内乃至国际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计〔2011〕7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科技部制定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科学技术部二O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目 录一、形势与需求(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二)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三)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四)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一)指导思想(二)发展原则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具体目标(三)指标体系四、发展重点(一)基础研究重点(二)关键技术发展重点(三)产品发展重点方向五、“十二五”重点任务布局(一)基础装备升级(二)高端产品突破(三)前沿方向创新(四)创新能力提升(五)应用示范工程六、保障措施(一)强化创新引导(二)完善政策措施(三)优化产业环境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医疗器械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其战略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支撑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与《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相关要求,特制定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一、形势与需求(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医疗器械是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装备。近年来,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我国医疗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水平偏低的总体格局尚未改变,还存在功能少、性能低、不好用、不适用等问题。在大城市江南体育、大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的装备,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一般医院的装备水平,但是大中型医疗装备、中高端医疗器械和高值医用材料主要以进口为主,价格昂贵,给国家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二)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革命性地解决了许多以往诊疗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疾病诊治和医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当前,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无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服务等方向发展,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面向基层、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状态辨识和调控、疾病预警、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等方向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三)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医疗器械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新技术应用密集、学科交叉广泛、技术集成融合等显著特点,是一个国家前沿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带动和引领多学科技术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国际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度活跃,电子、信息、网络、材料、制造、纳米等先进技术的创新成果向医疗器械领域的渗透日益加快,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创新能力薄弱,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医结合不紧密,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四)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活跃,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其竞争正在向技术、人才、管理、服务、资本、标准等多维度、全方位拓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完整,整体竞争力弱,基础产品综合性能和可靠性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尚未掌握,在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研发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些地区呈现集群发展态势。随着新医改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对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010年,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发展重点,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紧密围绕全民健康保障需求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整合为手段,统筹项目、人才、基地、联盟、平台和示范的布局,加强多学科交叉,大力推进产学研医结合,积极探索市场机制下的优化组织模式,高效推进医疗器械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大幅提高医疗器械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支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二)发展原则政府推进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突出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引导性科技投入支持和组织模式优化,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对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创新开发,予以重点投入支持。系统布局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系统布局医疗器械创新链、产品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整体优化创新体系和发展环境 着力突破一批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一批配置需求迫切、市场容量大、临床价值突出的基础装备和创新产品。当前急需和未来发展相结合。重点发展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急需的普及型先进实用产品,以及临床诊疗必需、严重依赖进口的中高端医疗器械。把握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储备,加快发展围绕疾病早期发现与预警、精确/智能诊断、微/无创治疗以及与未来医学模式变革相适应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创新驱动和需求拉动相结合。立足自主创新,着力突破一批重大技术瓶颈,创制一批重大产品,改变以仿为主的局面,让创新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大力优化应用环境和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积极扩大内需市场,以基本配置、基层医疗和基础装备的需求为牵引,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立足国内与面向国际相结合。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研发资源,加快重大产品的创新突破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把中国制造、中国创新的产品推向全球,促进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化发展。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品质、低成本和主要依赖进口的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和临床常规诊疗需求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一批创新品牌,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实现快速跨越。(二)具体目标(1)技术目标:突破20-30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形成核心专利200项 在若干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并形成产业优势。(2)产品目标:创制50-80项临床急需的新型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急救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开发需求量大、应用面广以及主要依赖进口的基础装备和医用材料,积极发展慢病筛查、微创诊疗、再生修复、数字医疗、康复护理等新型医疗器械产品。(3)产业目标:重点支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建立8-10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和10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4)能力目标:大幅提升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立20-30个技术研发平台,新建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完善我国医疗器械标准、测试和评价体系,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医深度结合,切实保障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指标体系表1 “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属性科技1核心专利200项约束性2重点开发50-80项基础装备和新型产品3新建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4建立8-10个国家科技产业基地5建立20-30个技术研发平台经济1科技进步和示范应用带来的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出口额占国际市场总额比例提高到5%以上预期性2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预期性社会1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性价比大幅提升,有效满足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预期性2建立10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推广应用10万台(套)创新产品预期性四、发展重点(一)基础研究重点研究力、光、声、电、磁等物理作用的生物学效应,重点开展生物电子学、生物力学、生物光子学、生物声学、生物磁学研究,尤其是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等不同层次生命活动中物理-化学-生物学之间耦合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研究,以及不同层次生命现象的建模与模拟 研究不同物质的生物学效应,重点开展生物材料与细胞组织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特别是纳米尺度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等。加强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的基础研究 重点开展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生理信号获取,生化、免疫和微生物检测,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神经工程等基础研究。(二)关键技术发展重点满足医学诊疗、健康服务和产业发展需要,围绕医疗器械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无/微创、低负荷、个性化、网络化、协同化等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以下技术:原理方法类:充分利用基础医学、生物化学、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高能物理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加强新原理、新方法的应用研究,重点开展多模态融合成像、生物传感、微弱信号检测、神经接口及刺激、高能粒子与射线治疗、高通量/微量/快速体外检测、生物医用材料改性等技术研究。设计制造类:充分利用先进制造、微纳技术、生物力学、人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开展精密传动与控制、精密加工与组装、生物医用材料改性、个性化设计与制造等技术研究,着力突破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磁共振成像仪(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PET-CT、医用加速器等大型诊疗装备整机及核心部件,微型泵阀、微型传感器、微型光学镜头等高精密零件,以及介入支架、人工关节、骨修复等新型医用材料的设计、制备、制造等技术瓶颈。应用服务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生物信息学、网络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积极推进医学影像技术与手术规划、放射治疗、导航定位、医用机器人等技术的结合,加快发展数字化医疗、移动医疗、远程诊疗等新型服务技术。1、重大前沿技术重点突破神经接口及刺激、低剂量光子探测成像、精准定位与导航、动态适形调强、电阻抗功能成像、微弱光电信号检测、电化学/生化传感、无创生理信号获取及参数辨识技术、细胞组织诱导材料和植介入体的个性化设计与制造等技术。储备发展多模态融合成像、分子成像、太赫兹(THz)波检测、微流控等前沿技术。2、共性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数字化医疗、医学虚拟现实、人机交互设计、生物医用材料加工与制备、精密制造、电磁兼容、可靠性设计等共性技术。积极推进与医疗器械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支撑技术研究,包括工程物理技术、光学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三)产品发展重点方向“十二五”期间,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和临床诊疗需求,重点开发一批适宜基层的先进实用产品和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产品,积极发展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创新产品,显著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在预防领域,根据预防为主、战略前移和重心下移的发展要求,重点支持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无/微创检测产品,以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出生缺陷等重大疾病筛查产品,积极发展不同状态下的低负荷生理参数检测与监护设备,个人健康指标检测和功能状态评价装置,移动体检系统等产品,满足农村基层/社区和个体/家庭对预防类医疗器械的需要。在诊断领域,针对疾病诊断无创、早期、精确、低负荷、定量化等要求的发展趋势,重点支持超导MRI、高性能彩色超声成像仪、高分辨内窥镜、多排螺旋CT、PET、PET-CT、数字化平板X射线机、低剂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高性能免疫分析系统、全自动高通量生化分析仪、高性能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化微生物检测分析仪等重点产品、核心部件以及新型诊断试剂 积极发展生物芯片、现场快速检测仪器(POCT)、弹性超声成像等新产品,力求改变我国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国产产品可靠性差、长期跟踪仿造的情况。在治疗领域,根据微/无创治疗、精确治疗以及智能化、个性化等新的治疗技术发展趋势,重点支持影像导航辅助系统、实时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血液透析系统、神经刺激器、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系统、高频/激光等手术治疗设备、射频消融系统、新型介入支架、人工关节、骨修复材料、人工血管、口腔种植系统等重点产品 发展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等产品,切实改变高性能治疗产品被国外垄断、治疗费用高的现状。在康复领域,围绕我国“人人享有康复”的需求,根据普惠化、智能化、个性化等发展趋势,研究结构替代、功能代偿、技能训练、环境改造等技术产品,积极发展肌电及神经控制等智能假肢、人工耳蜗等智能助行/助听/助视辅具,老年人行为功能训练系统,脑卒中病人及运动功能缺失病人的康复训练系统等产品,加快智能化、低成本的先进康复辅具的研发,提高康复设备普及率。在应急救援领域,围绕灾难医学救援、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战创伤救治和基层医疗急救等不同需要,研发伤员搜寻、现场急救、转运救治、院内急救等应急医学救援链装备及系统,积极发展移动式重症监护救治系统、除颤仪、生命支持呼吸机、快速止血输血设备等产品,保障城乡急救体系、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需求。1、基本医疗器械产品紧密围绕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重点发展低成本、高性能、普惠型的数字X射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微生物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仪、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设备等当前基层配置急需的基础装备,加快突破螺旋CT、MRI、PET-CT、内窥镜、医用加速器、免疫分析系统等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主流装备和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常用高值耗材,促进普及应用。2、新型医疗器械产品紧密围绕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健康促进的需要,突出融合成像、无创检测、动态监测、微创治疗、精确治疗等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新型医学成像、无/微创动态生理参数检测与监护、分子生物分析仪器、现场快速检测仪器(POCT)、新型微创治疗、术中监测/定位/导航、药械结合产品、医疗机器人、新型中医诊疗等医疗器械产品和系统,以及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型产品,不断提高医学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五、“十二五”重点任务布局“十二五”期间,力求技术突破、产品创新、能力建设和应用普及,重点实施基础装备升级、高端产品突破、前沿方向创新、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应用示范工程五项任务。(一)基础装备升级紧密结合县级、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医疗器械配置升级的紧迫需求,重点支持一批适宜基层、高可靠性、低成本、先进实用的医疗器械产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装备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重点发展适宜基层的数字化X射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免疫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设备等基础装备、耗材及应用解决方案,提高产品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降低成本,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装备需求 加快适宜基层的慢病筛查、全科医疗、健康管理、中医诊疗、康复保健、家庭护理等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数字化医疗、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应用技术发展。(二)高端产品突破着力突破高端装备及核心部件国产化的瓶颈问题,实现高端主流装备、核心部件及医用高值材料等产品的自主制造,打破进口垄断,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产业竞争力。重点研制64排螺旋CT、1.5/3.0T超导MRI、PET-CT、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仪、高清内窥镜等高端影像设备 研制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全自动高通量生化分析仪等体外诊断系统与试剂 研制影像导航辅助治疗系统、实时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和神经电刺激器等先进治疗装备 开发介入支架、人工关节、人工血管、骨修复材料和口腔材料等高值医用材料。重点突破超导磁体、多通道磁共振谱仪、高分辨率PET探测器、大热容量CT球管、X射线平板探测器、超声换能器等核心部件,以及精准定位与导航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电化学/生化传感技术、可再生修复材料技术等关键技术。(三)前沿方向创新加强新原理、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的研究,加快前沿技术突破和创新产品开发,抢占未来科技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积极发展多模态融合成像、分子成像、太赫兹波检测、低剂量光子探测成像、电阻抗功能成像、体内光学相干成像、超声聚焦治疗、神经接口与刺激、微弱生理信号采集、微流控和微纳制造等前沿技术 加快发展精准手术机器人、碳纳米管CT、无创血糖、全降解血管支架、细胞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中枢神经再生修复材料、新型中医诊疗器械等前沿创新产品。积极推进人体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相结合的全民健康感知、管理和促进等新型服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四)创新能力提升统筹布局项目、人才、联盟、平台、基地,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通过产学研医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有效整合优势科技资源,系统构建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体系,大幅提升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战略科学家、学术带头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中青年专家等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二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建立完善重大产品、核心部件的研发联盟等。三是加强医疗器械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医用电子、医学成像、物理治疗、体外诊断、医用材料、个性化设计和制造、可靠性保障等20-30个技术研发平台,建成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医疗器械战略研究体系的建设。四是加强区域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进8-10个国家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五)应用示范工程以“创新发展,惠及民生”为宗旨,实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和“数字化医疗示范工程”,加快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应用推广,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是实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遴选一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普及推广,大力优化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应用环境,打造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和普及推广的平台,实现创新驱动和需求拉动的合力发展。二是实施数字化医疗示范工程。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以及不同区域建设一批大型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医疗服务协同示范工程,提高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医疗信息共享、协同医疗和整合服务。六、保障措施(一)强化创新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国家科技引导投入,统筹多渠道资源,多种资助模式相结合 加强部门联合、军民结合,鼓励国际合作 推进产学研医联盟建设,促进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和资源整合 加大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培育和人才引进力度。(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多部门协调,完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注册、监管、定价、收费、医保、配置、采购、标准等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扶持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发展。(三)优化产业环境改善创新产品应用环境、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企业创新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 加强区域发展,加强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优化贸易政策,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学术论坛上,与会专家全面回顾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并探讨了医疗器械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需要应对的问题。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疗器械部主任蔡天智作为做客专家,在3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分享了他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文撷取部分内容,供同行探讨。作为一个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阳产业,医疗器械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为0.24% 2011年增加为0.29%———虽然比重不大,但一直呈上升态势。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产值可望突破1700亿元人民币。变化一技术和质量提升近十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结构和产品质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病员监护产品、医学影像仪器设备、临床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微创介入治疗产品领域进展尤其明显。并且,我国出现了立体定位超声聚焦治疗系统、准分子激光人眼像差矫正系统、体部旋转伽玛刀、睡眠监护系统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变化二企业数量激增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逐年上升:2010年为14337家,其中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015家,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906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416家,国家及省级重点监管企业1863家。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至1.6万多家,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私有企业分别占3%、37%和60%。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00多家 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不足20家,且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占绝大多数。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构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主体力量,其资产占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资产的43%。变化三区域优势突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湾三大区域依靠本地区工业技术、科技人才、临床医学基础及政策优势,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三大聚集区。这三个区域医疗器械产值之和及医疗器械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医疗器械产值和总销售额的80%以上。这三大区域的共同点是:具有比较雄厚的医疗器械支撑产业基础,电子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化工工业都比较强,便于开展技术协作和产品配套 海内外交通方便,都具有多个国际级别的海港码头,利于开展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 高等教育机构和高知识、高技术人才相对集中,有较强的潜在人才资源和技术发展后劲 医学科研和医学临床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三级医院云集,新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研究和临床评估能力都很强 有强劲的融资渠道,包括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三大区域又各具特点: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都是跨省大区域,其原有医疗器械制造业基础较好,调整重组后具有新老结合特点 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发达,江苏有较强的有机化工工业,一次性医疗用品产业发展突出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的一部分,虽然其原有医疗器械制造业较差,但是,其现代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业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外资本的引进,加之家电及电气制造工业迅猛发展,因而成为医疗器械工业的后来居上者,虽然该地区在医疗器械产值上不及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但从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结构和主体产品技术附加值来看,珠江三角洲的深圳排在全国榜首,是全国医疗器械产业中的一颗明珠。2011年,医疗器械销售收入排名前五位的地区依次是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北京,其销售收入合计占比达64.16%。其中,江苏、广东占比分别为23.16%、15.87%。销售利润排在前五名的地区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和山东,其利润占比分别为23.51%、19.28%、11.91%、7.99%和7.70%,合计达70.39%。这表明,这五个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医疗器械行业分布区域,从规模和盈利上都占绝对优势。此外,北京、重庆、广东、浙江以及四川的产品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因此其医疗器械销售利润率也较高。变化四并购重组加速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而更专注某一细分领域或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是医疗器械行业的一大趋势。2010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并购重组明显加速。这些并购重组遵循了三种格局:1.专注细分市场,成就细分龙头 2.通过并购扩张,成为综合巨头 3.借助科技优势,实现医电一体化。例如,深圳迈瑞、威高股份、鱼跃医疗、乐普医疗已经通过合资、并购走向多元化,成为整合的领跑者 微创医疗、康辉医疗、创生医疗、九安医疗、阳普医疗、新华医疗则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近期,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摩方精密”)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研讨会。此次活动聚焦精密增材制造,洞察生物医疗创新应用趋势,同时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与会分享交流,就各自领域的最新实践成果展开了思维的碰撞。本次研讨会特邀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建林、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晓明、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黄天云、及乐普医疗有源器械部项目主管李向义展开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精密增材制造在生物医疗产业的创新应用探讨交流,并就行业应用场景、阶段性重点项目进展及产学研合作模式展开讨论,共话行业趋势动态,探讨未来机遇与挑战。01聚焦增材,医械新篇:各位聚焦哪些方面的研究?是否涉及精密增材制造及其在生物医疗的应用?“——我们的业务领域正在不断拓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精密制造医疗器械的关键零部件;二是研发手术机器人中的精密零部件;三是开发创新体外培养医疗器械。——”周建林分享了生物医疗与3D打印的结合点,并表示摩方精密将在三个方面持续拓展业务:一是生产医疗器械精密零部件,如内窥镜等;二是研发手术机器人中的精密零部件;三是开发体外培养医疗器械。同时还着手研究基于水凝胶的创新技术,以解决人体组织和材料加工的相容性问题。在生物医疗领域,摩方精密在与科研院校和医院等专业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共同研究前沿的材料、终端应用和技术,并取得显著成果。未来,摩方精密还将致力于解决材料加工的相容性问题,助力微纳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发展。“——微纳3D打印的跨尺度和高精度特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工具。——”刘晓明分享了他在微纳机操作和微纳机器人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并利用摩方精密微纳3D打印技术辅助构建了大量研究模型,有效提升研究人员设计不同类型机器人的研发速度。通过结合其自身研究,刘晓明强调了微纳3D打印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交互桥梁作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研究生命体单细胞或微小组织,从而赋能在人体内进行靶向药物输送和组织检测。02产业布局,砥砺前行:在应用中是否开展产业化布局或重点项目建设?有何阶段性进展和成果?“——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个产业推向市场,并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需要创新者们在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摸索、改进,以实现从0到1,再从1到无穷大的飞跃。——”黄天云分享了他在微纳米机器人制造领域,从理论研究到生产制造的转变。在研究过程中,他的团队利用摩方精密微纳3D打印技术进行微机器人、微流控芯片等领域的研发。在他看来,尺度在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每个尺度都有对应的工具。特别小的样件好做,比较大的样件也好做,不大不小的跨尺度样件反而不好加工,然而摩方精密在这个区间具有很大的优势。黄天云进一步表示,近些年看到了校企联合推动先进技术发展的成果,也非常期待摩方精密利用快速精密成型、材料可选择性多的优势,实现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突破。“——摩方精密聚焦垂直应用领域的发展,重点关注生态链建设的成熟度。——”周建林表示摩方精密始终专注于为顶尖高校和企业提供先进的制造装备和材料。面对客户不断提出的高要求,摩方精密秉持着压力与动力并重的理念,持续迭代创新。在设备制造方面,摩方精密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装备。在材料方面,致力于树脂和陶瓷等材料的创新研发,并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联合实验室,以满足用户需求。在产业布局方面,摩方精密积极加强在生物医疗领域的探索,例如与北大口腔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口腔修复技术的创新。周建林进一步表示,摩方精密会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及需求,以期为行业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03创新合作,未来可期:精密增材制造,在生物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哪些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希望由微纳3D打印技术制备的产品,可以直接融入终端产品。——”李向义表示基于摩方精密微纳3D打印设备,极大降低了企业研发的试错成本,将原先研发周期大大缩短至1/10,也就意味着节省研发成本并提高企业利润。关于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他希望实现直接将打印产品应用于终端产品。同时,也期待看到摩方精密不仅成为赋能研发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还能发展成为终端设备零件的供应商,助力更多企业发展壮大。“——如果可以开创材料共享模式,不仅能推动科研界的发展,更助力产业界的生态形成。——”黄天云探讨了在使用微纳3D打印设备时遇到的材料问题,希望摩方精密能研发并统筹出更多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材料,与高校机构共同开创材料共享模式的良性生态系统。再者,黄天云建议,高校和企业可通过相互学习互通技术,一方面助力科研不断精进,开发出更多的专利;另一方面助力企业拓展业务,在产业化道路上,能够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摩方精密的合作模式极具开放性,我们专注于赋能和制造,携手产学研共同进步。——”周建林分享了摩方精密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合作模式。他提到,摩方精密将继续推进医疗领域的终端应用制造,在垂直专业领域方面始终坚持开放式合作,希望发挥不同机构的独特优势。他强调指出,摩方精密将会进一步深化外部合作,在材料研发、专利技术、终端应用等多方面推动项目建设,为生物医疗的突破孕育更多的创新技术。圆桌论坛环节虽落下了帷幕,但激烈的思维碰撞和深入的交流仍在每位参与者心中回响。摩方精密愿与您携手打破精密增材制造领域的瓶颈,为生物医疗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九届中国 IVD 产业投资与并购 CEO 论坛暨IVD及精准医疗产业与投资联盟年会2022年8月11 -13日 江苏太仓华发铂尔曼酒店 中国体外诊断拥有广阔市场,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890亿元。预计至2030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881.5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提升至33.2%,成为最大的体外诊断产品消费国。2022年由太仓市人民政府、 CHC 医疗咨询、IVD 及精准医疗产业与投资联盟联合主办,太仓市招商局协办的“第九届中国 IVD 产业投资与并购 CEO 论坛暨 IVD 及精准医疗产业与投资联盟年会”将于 8月11日-13日在太仓市召开。详细日程报名参会:或咨询

  2022年11月16日,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陆医疗”)与深圳乐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土生物”)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以建设中国自主测序平台为基础,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为共同目标,就共同塑造中国自主测序平台的产业生态达成战略合作。乐土生物科技董事长刘书含、乐土生物科技COO陈川、赛陆医疗创始人/CEO赵陆洋、赛陆医疗首席科学家王谷丰教授等出席了签约仪式。乐土生物科技董事长刘书含表示:乐土集团经过近7年发展,已布局精准医疗上下游五大业务板块,拥有超千人的国际化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团队,打造了一个集生物药开发智造(CDMO)、基因检测、创新药研发以及高端医疗等于一体的精准医疗产业生态系统。乐土生物以基因科技为基础,从事医学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应用转化和产业服务,聚焦肿瘤精准诊疗服务,旨在为中国广大肿瘤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世界领先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的高端服务,目前已和400多家三甲医院开展了相关合作。当前,乐土生物作为基因测序产业链条的中下游企业,产品线丰富全面,业务范围覆盖面积广,市场推广团队专业且稳定,但仍受制于测序上游企业。此次与赛陆合作,将有助于乐土突破测序上游设备及试剂壁垒,为进一步控制成本,为更多人群提供更精准、更高性价比的诊疗服务提供强大助力!赛陆医疗创始人、CEO赵陆洋博士表示:基因测序行业日趋成熟,新的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涌现。更高通量的基因测序设备也在不断升级迭代,为进一步降低测序成。